热烈欢迎全国各地优秀学子报考大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2020年10月26日 10:45 浏览:9614

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于2007年,2018年6月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2个四年制本科专业,同时设有土木工程+软件工程1个5年制本科双专业,与国际教育学院共同培养土木工程(中外合作2+2)四年制本科生。土木工程专业拥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应用型转型专业,下设建筑工程、交通土建、铁道与城市轨道、隧道与地下工程、涉外工程5个专业方向;工程力学专业下设交通土建工程和交通装备2个专业方向。1990年获批工程力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获批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研究生120余人。

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及高工2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在职博士4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5人,出国留学或者进修10余人次,同时还聘请了2名院士、2名长江学者共11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为我院客座教授。学院下设道路与铁道工程、建筑工程、工程力学3个系,土木工程、力学2个实验中心。拥有“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疲劳性能与强度”、“新型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轨道交通关键技术”4个校级研究团队或研究所,1个“力学系列课程”校级教学团队。长期以来形成了“道路与铁道工程材料”、“疲劳性能与强度”、“工程结构强度与振动”、“轨道交通工程力学现代数值分析”、“岩土与边坡支护工程”、“BIM技术应用”、“隧道与地铁工程”、“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及耐久性”等多个稳定且实力雄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先后承担了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承担或者参加了大量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和面向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的横向科研课题,科研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获得专利授权18项,出版教材/专注31部。

学院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积极参与我国铁路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强化“轨道交通”和“复合型人才”特色建设,以培养应用及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始终位于学校前列,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高度好评,学院将继续以“轨道交通”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特色,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发扬务实笃行、勤奋进取的优良传统,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工程人才。

欢迎全国各个高校的学子关注和报考大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专业、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研究生,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我们,下面将从学位点介绍、导师风采、毕业生风采几个方面来介绍,也欢迎各位同学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薛老师

联系电话:0411-84109280/13234096813

电子邮件:xueqiwen@djtu.edu.cn

研究生院主页:http://gs.djtu.edu.cn


大连交通大学力学学科学位点介绍

大连交通大学力学学科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校最早开始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之一。1990年获批工程力学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获批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学科前列,是为数不多的省属高校之一。力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始终以铁路行业为背景,始终与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这些国家级重点、特色学科和专业之间相互支撑、交叉渗透与融合,并在这些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支撑和提升辐射作用。经过几代力学工作者的努力,力学学科已经发展为一个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和重要依托,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现有22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骨干教师团队,还聘有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院士和林皋院士等12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已建设形成一支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科研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团队。近10年来,力学教师团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省部级项目54项,各类课题总经费4100余万元。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检索140余篇次,出版专著或工具书7部,申请国家专利15项。

力学学科主要优势与特色如下:

1.在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与铁路和城市轨道行业的密切联系,在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的轨道交通特色和优势。

2.重视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实力和水平,完成了大量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 

3.我校力学学科始终与车辆工程、机械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等学科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并逐渐形成了多学科的自然交叉融合,在科研、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形成了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立足于学术前沿和国际化合作研究潜力的力学团队,9人次拥有留学或长期出国进修经历。

长期以来,我校力学硕士点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等优秀人才。在较早期间的毕业研究生中,大多数都已成长为高校中的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和科研院所及企业中的总工程师等中坚骨干力量,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辽宁省十佳科技女杰、辽宁省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赵颖华教授,辽宁好人、大连市劳动模范、我校博士生导师兆文忠教授等许多国外高校的高水平专家学者。

本学科现拥有“辽宁省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现代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创新基地和科研平台,现为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理事单位。已经形成了多个稳定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方向,并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在我国高速、重载机车车辆开发与制造、隧道与城市地铁工程的施工与设计等方面解决了许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连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学位点介绍

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力学(一级)、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工学硕士学位点以及交通运输领域(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招收培养研究生已有30年历史。学院发扬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紧跟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坚持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办学思想,抓住国内高铁和城市轨道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历史机遇,发展迅速。为我国道路与铁道工程建设和管理做出了积极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科研工作者和高级技术人才,受到了社会积极欢迎和广泛好评。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是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交通运输工程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研究道路和铁路的工程性能和建设的理论与技术,涵盖铁路、城市轨道、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隧道与桥梁等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养护等方面的工作。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于土木工程学院拥有的省级“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疲劳可靠性及强度研究所”、“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新型工程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轨道交通土建关键技术创新团队”等。

本学科指导教师队伍是一支学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导师3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5人,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中近90%具有博士学位。

本学科在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结构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工程施工检测与监控、灾害仿真与故障诊断、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等领域已形成了具有与实际工程密切结合的特色研究方向。在路面及轨道工程材料开发与应用、路基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地基处理及锚固理论与方法、铁路轨道结构设计理论、岩土与地下工程灾害预测及防治、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桥梁结构分析及监测加固技术、结构抗震与动力学分析、桥梁与隧道结构的疲劳破坏分析及对策、高速重载轨道工程与维护、轨道工程监测监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在铁路有碴道床动力特性、复杂环境下地铁隧道施工方法诱发地层变形机理及其对邻近埋地管道的影响与安全控制、海水环境下混凝土的腐蚀与疲劳特性、结构损伤识别及疲劳损伤时变可靠性与生命周期预测等方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承担级省部级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40余项,承担数百项企业委托项目,各类课题总经费达三千余万元,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科研论文。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位点(专业学位)介绍

本工程领域是交通运输工程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铁路和道路交通为特色,研究面向我国铁路和道路运输的建设、规划等问题,主要包括铁路、城市轨道、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隧道与桥梁等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养护,以及机车车辆、城市轨道车辆等载运工具的运行品质、安全、检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本工程领域主要培养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程等交通运输相关领域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依托于土木工程学院拥有的省级“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疲劳可靠性及强度研究所”、“新型工程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轨道交通土建关键技术创新团队”等科研创新平台。

本领域指导教师队伍是一支学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导师3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5人,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中近90%具有博士学位。

近年来在铁路有碴道床动力特性、复杂环境下地铁隧道施工方法诱发地层变形机理及其对邻近埋地管道的影响与安全控制、海水环境下混凝土的腐蚀与疲劳特性、结构损伤识别及疲劳损伤时变可靠性与生命周期预测等方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承担级省部级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40余项,承担数百项企业委托项目,各类课题总经费达三千余万元,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科研论文。

 

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风采

白海峰男,54岁,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在道路与铁道工程和结构工程领域从事轨道结构设计理论与轨道动力学、隧道结构理论与地下结构动力分析以及大跨度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4项,技术服务项目8项;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1项。

联系电话:0411-84106635

Emailhaifeng-bai@163.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报考大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我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因材施教,规划学生的学术发展方向,理论与实践并重,培育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高级人才。欢迎致力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领域优秀本科生加入我的课题组,共同续写轨道交通特色之土木人生!

   

薛齐文:男,43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一直从事计算力学数值分析和模拟仿真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纵向项目多项,主持和参与其它各类企业项目20余项。近年来公开发表期刊学术论文50篇,其中30余篇被SCI(EI)检索。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入选辽宁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以及荣获大连市优秀教师称号。

联系电话:0411-84109280

Emailxueqiwen@djtu.edu.cn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报考大连交通大学。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结构疲劳分析以及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我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欢迎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欢迎数学、力学基础扎实,英语良好的优秀本科生加入到我的课题组!”

 

王海涛:男,37岁,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和隧道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工程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10余项纵向课题和20余项企业委托的技术咨询项目。主编(著)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先后荣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大连市优秀青年教师、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等荣誉。

联系电话:0411-84105810

Emailwht@djtu.edu.cn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报考我们的学校,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岩土工程和隧道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工程灾害防治。我会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经常带领学生深入施工一线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学生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培养学生深受设计院、高校、科研院所欢迎。欢迎数学、力学基础扎实,英语良好的土木工程专业优秀本科生加入到我的课题组!

  

赵丽华:女,38岁,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从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课题方面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余篇,被EI/SCI检索8篇,先后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横向课题研究8项,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纵向课题12项,横向课题6项,获2016年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称号,入选国家铁路局评标专家库及铁路科技标准规划专家库成员。

联系电话:0411-84106242

Emailzhaolihua1015@126.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报考我们学校的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道路与铁道建筑材料、高速铁路轨道结构耐久性研究,学生也可以依据个人兴趣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已毕业的硕士生,至少能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我的团队和大连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欢迎对道路与铁道工程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加入我的课题组中来!”


江阿兰45岁,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远交大交通学院执行院长。主持和参加纵向课题3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高等学校国(境)外培养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辽宁省自然基金项目、客运专线、快速铁路及地铁工程项目等科研课题。主持和参加横向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6项,经费185万元,以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大连交通大学教学名师、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  

联系电话:0411-84106799

Emailjiangalan@163.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报考大连交通大学。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桥梁结构健康诊断与旧桥加固技术。我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欢迎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加入到我的课题组!

 

严颖:女,46岁,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从事轨道交通工程结构理论及应用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曾赴美国克拉克森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问。

联系电话:0411-84106755

Email yyan@djtu.edu.cn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报考大连交通大学。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铁路有砟轨道结构的数值模拟。我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欢迎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加入到我的课题组中来!” 

 

张云国:男,41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研究生院副院长。从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结构数值分析方面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级课题4项,主持参与横向课题10余项。

联系电话:0411-84106905

Email zyg-ncwu@163.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包括我们的学校,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结构数值分析,我的学生依据个人兴趣,有的也从事混凝土结构断裂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研究。已毕业的硕士生,大都有能力发表一篇被SCI检索的英文论文,每个学生都至少能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我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我的团队和大连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欢迎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加入我的课题组中来! 

 

张蓬勃:男,43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从事结构振动控制、装配式建筑、BIM应用技术等方面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被EI检索5篇,先后主持省级课题2项,横向课题10余项。日本建筑学会会员,在日本建筑学会《构造系论文集》、《钢结构论文集》发表论文5篇。

联系电话:0411-86226685

Email602510954@qq.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包括我们的学校,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干法装配式结构体系创新与应用(包含BIM应用技术),我的学生依据个人兴趣,有的也从事结构振动控制(消能减震和隔震)技术研究。已毕业的硕士生,大都有能力发表一篇被EI检索的论文,每个学生都至少能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我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我的团队和西南交通大学、日本神户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欢迎对土木工程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加入我的课题组中来!”

  

张坤:女,39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从事结构损伤识别与安全评定、功能材料与结构两方面研究,发表论文被SCI检索11篇、EI检索21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主持省级课题3项,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选,曾先后赴香港理工大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境外高校学习和访问。

联系电话:0411-84105157

Emailchinazhangkun@163.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报考我们的学校,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结构损伤识别与安全评定、功能材料与结构两个方向,我的学生也可以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从事其它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相关的科研工作。已毕业的硕士生每人至少发表一篇英文学术论文。我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我的团队和大连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到我的课题组中来!”

  

王丽:女,45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被SCI检索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级课题1项,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环境工程学院和德国汉诺威大学风险和可靠度研究学院访问。

联系电话:0411-84105157

Email jiaoda_tina@163.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包括我们的学校,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岩土工程中基坑开挖及桩基承载力研究。已毕业的硕士生,每个学生都至少能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我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我的团队和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欢迎对基坑开挖工程及桩基承载力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加入我的课题组中来!”

  

苏文政:男,40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从事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方面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被SCI检索5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联系电话:0411-84109342

Emailwzhsu@djtu.edu.cn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包括我们的学校,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工程结构最优化设计,我的学生依据个人兴趣,有的也从事软件工程方面的研究。已毕业的硕士生,大都有能力发表一篇被SCI检索的英文论文,每个学生都至少能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我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我的团队和大连理工大学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欢迎对工程力学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加入我的课题组中来!

 

李培勇:大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岩土工程的相关研究工作。近年来,所在大连交通大学高速铁路长期变形预测分析创新团队依托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大量的土体特性的试验、获得了路基土体的基本力学性质,进行了循环荷载下路基的变形的数值计算分析,分析了应力的影响规律 

 

王德斌:男,35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从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桥梁结构抗震相关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被SCIEI检索9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4项,市级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基金项目6项,获评“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和“大连市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称号,获评首届 “辽宁省研究生结构数值模拟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选。

联系电话:0411-84106755

Email wdb1215@163.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来我校攻读研究生,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动力特性研究、混凝土结构多维抗震和倒塌过程分析、桥梁结构抗震性能及地震易损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我的学生目前毕业1人,即将毕业3人,均签约到铁路局和工程局进行工作,也有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考取公务员。已毕业的硕士生,大都有能力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我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我的团队和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均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欢迎对结构抗震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加入我的课题组中来!”

  

孙有为:男,38岁(1981-),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从事岩土工程抗震与灾害、城市防灾减灾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英文论文2篇,其中EI检索论文1篇,中文论文9篇,合作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项,作为分项负责人参与完成国内多个城市的震害预测、防灾减灾规划等相关研究工作。任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地震应急响应(NEER)工作组成员,参加汶川大地震、芦山地震的现场应急工作。曾赴Tilburg UniversityTU DelftUIUCUSGSShimane University等访问。

联系电话:0411-84106977

Emailoso9@vip.163.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报考我们的学校,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岩土工程抗震与灾害、城市防灾减灾。鉴于技术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正在进行新技术(人工智能、BIM)与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城市防灾减灾的集成研究。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我将于学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学习计划。欢迎有兴趣的同学报考土木工程学院,加入到本研究团队中来!”

  

耿敏,讲师,硕士生导师。20136河北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进入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主要从事高速铁路加筋路堤静、动力特性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省级课题3项,其中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项、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指导计划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基金指导计划项目1项。参与省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4篇。

办公电话0411-84106242

Email:gengmin45@163.com 

 

欢迎有土木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 

 

吴锋:男,37岁,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从事建筑结构分析及抗震加固、新型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等方面研究,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被SCI检索5篇,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级课题3项,主持市级课题1项,入选大连市“2017年青年科技之星”。

联系电话:0411-84105157

Email wff888@sina.com

  

“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新型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对古建筑以及隧道工程的修复及加固。已毕业的硕士生,能得到工程实践的相关锻炼,具备较好的动手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也有能力撰写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同时,我也会按照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选择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欢迎对土木工程抗震加固及修复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加入我的课题组中来!”

 

郭晓峰:工学博士,讲师。本//博分别毕业于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主要从事计算力学的基础理论和数值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各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项目以及各类企业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被SCIEI检索论文十余篇。具有较强的程序编写能力,硕士期间独自开发了一套软件系统。


胡金秀:女,35岁,博士,讲师,研究生导师。一直从事计算固体力学数值分析和模拟仿真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辽宁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近年来公开发表期刊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8篇被SCI(EI)检索。

联系电话:0411-84109342

Emaildzyxhjx@126.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报考大连交通大学。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涂层结构热力耦合问题的边界元算法及其模型降阶快速算法。我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欢迎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欢迎数学、力学基础扎实,英语良好的优秀本科生加入到我的课题组!”

 

    吴会军:男,41岁,硕士,副教授,硕生导师,铁道与道路工程系主任。一直从事大型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监测和旧桥健康状况评估与加固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并参与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多项,主持和参与中铁九局、中铁十五局、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等各类企业委托的桥梁、地铁项目10余项。近年来公开发表期刊学术论文20篇,其中10余篇被SCI(EI)检索。参与研究的一项课题获中国岩石力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联系电话:0411-84106977

Emailwhj79629@sina.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报考大连交通大学。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大型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监测和旧桥健康状况评估与加固。我按照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欢迎有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的学院,欢迎动手能力强、喜欢从事桥梁与隧道工程设计与检测工作、力学基础扎实的优秀本科生加入到我的课题组!”  

 

朱绩超:男,39岁,博士,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工程结构抗震、基于可靠度的材料耐久性及结构健康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及横向研究课题2项,参与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20余项纵、横项科研项目;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10余项、获批软件著作权3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篇。

联系电话:0411-84106753

Email35867935@qq.com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子报考大连交通大学。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包括工程结构抗震、基于可靠度的材料耐久性及结构健康监测等。我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及未来发展不同,规划学生的学术研究方向。欢迎对结构抗震和材料耐久性感兴趣、力学(数学)基础扎实、英语良好的同学加入到我的课题组!

 

张吉松男,37岁,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铁道与道路工程系副主任。一直从事BIM技术和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辽宁省青年科技人才育苗项目、大连市社科院重大课题等纵向项目多项。曾在英国卡迪夫大学BIM中心从事BIM研究工作,参与国际ISO标准“交通基础设施BIM技术IFC标准”制定和《中美英BIM 标准与技术政策》编写工作。近年来公开发表英文学术论文(SCI)多篇,现为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绿色建筑行业协会专业委员、大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才俊”人选。

 

“欢迎全国各地学子报考大连交通大学。我个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BIM技术、数字孪生和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我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量身定制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欢迎感兴趣的同学访问我们土木工程学院,欢迎积极好学,计算机和英语良好的同学加入我的课题组!”

 

 

土木工程学院各专业部分研究生毕业信息

1 力学专业部分毕业生信息

序号

姓名

就业单位

备注

1

王春洪

北京七星华电集团子公司-格林斯乐设备制造公司(匈牙利)总经理

清华大学博士毕业

2

李靖宇

金广集团设计部结构总工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3

许月华

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4

孙长乐

大连海事大学教师教授

 

5

张敏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

 

6

蓝浩伦

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

 

7

朱泽清

上海兰菊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工程师

 

8

张定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蒙内标轨铁路第三项目部经理部副总工程师

 

9

王伟达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结构工程师。

 

10

张书娜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

 

11

封力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12

常胜涛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3

李会鹏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14

李淞峰

北京市福田汽车集团CAE分析工程师

 

15

赵尚超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2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部分毕业生信息(含交通运输)

序号

姓名

就业单位

备注

1

金亚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2

张景元

上海铁路局浙铁建设公司

 

3

李亚洲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

 

4

冯柯志

中冶赛迪集团

 

5

杨帆

广州地铁

 

6

李斯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7

许一海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8

魏洁

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9

王双

青岛金胶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10

张昊

中国石油大学

 

11

王晓凯

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12

郭晓辉

北京交通大学

博士在读

13

张艳潮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14

李中顺

青岛地铁

 

15

金慧

北京交通大学

博士在读


 

表3  2019年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部分毕业生信息

序号

姓名

就业单位

备注

1

白中

武汉地铁

 

2

陈婷婷

山东省公路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3

邓雅倩

广东盛翔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4

丁俊尹

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5

李硕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6

梁鹏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7

刘思桐

中耀房地产开发(沈阳)有限公司

 

8

孙佳君

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9

王川

东北大学

 

10

吴跃东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11

肖杨

济南铁路局

 

12

徐成成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13

张小浩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14

张岩

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15

陈振涛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16

李翔宇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17

吕雨泽

中建二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18

蔡富睛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19

陈兆强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20

陈真畅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21

段强师

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22

房建松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勘察设计院

 

23

古兴康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24

韩永志

北京铁路局

 

25

胡倩

大连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26

胡鑫

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27

李云飞

郑州美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8

陆凤岐

沈阳铁路局

 

29

孟麟

无锡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

 

30

王现进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31

吴增涛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32

张鑫海

北京铁路局

 

33

张亚龙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34

左栋梁

中土集团北方建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大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